100多年前,标准物质便在各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应用领域涉及:钢铁、化工、环境、临床、食品、地质等各个领域。目前,食源性病毒检测已由“定性检出”步入到“精准定量”的时代,需填补相关检测领域的空白,进一步推进食源性病毒检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1906年,原美国标准局(NationalBearu of Standardization,NBS),即,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第一次正式制备和颁布了铸铁、转炉钢等五种标准物质(Referencematerial,RM)。迄今为止,RM已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2005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物质委员会(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Committee on Reference Material,ISO/REMCO)将RM定义为:“物质,相对于一种或多种并适合于测量过程中的预期用途的特性,足够均匀、稳定。”
是量值传递与溯源的有效载体
标准物质作为现代计量中量值传递和溯源的有效载体,涉及钢铁、化工、环境、临床、食品、地质等各领域,在现代测量、标准化技术、产品质量检测及控制、认证认可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工作,对社会发展、保持国家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因此,ISO/REMCO进一步提出了有证标准物质(CertifiedReference Material,CRM)的概念,即,“标准物质,用计量学上的有效程序对一种或多种特性定值,附有提供了特性值的不确定度和计算学溯源性描述的证书”。
标准物质的重要现实意义
标准物质的重要现实意义也使各国家、地区不断研究和发展RM资源,以满足生物化学、食品科学、法庭科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日益增长的定性、定量分析需求。以美国为例,目前,NIST已研制1300多种国家级RM,涉及各个研究和生产领域,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其国内科研、生产和国际贸易的需求。欧盟在英国工业贸易部的大力支持下,提出了欧盟RM研究计划,涉及食品、农业、环境、健康、物理特性、工业等发面,截至2012年年底RM数量达到330多种,促进了欧盟RM资源的有序发展及标准化。
是实现量值的复现、保存和传递
在中国,RM必须经过国家计量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和审批,是采用计量学上有效的程序对其一种或多种特定特征进行表征的RM且附有证书。因此,RM以特性量值的稳定性、均匀性和准确性为基本要求,具有计量学溯源性,作为量值传递的载体,与其他计量标准一样,可实现量值的复现、保存和传递。
一级RM和二级RM
中国的RM分为两个级别:即,一级RM和二级RM。截至2013年底,我国已拥有国家一级RM1998种、二级RM5764种,涉及环境、化工、钢铁、地质、物化、有色金属、核材料、食品、临床、煤炭、工程技术、建材和高分子材料13个应用领域,在生产质量控制、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良好作用。
检测食源性病毒预防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病毒是以食物为载体,导致人类患病的病毒。常见食源性病毒主要有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轮状病毒(Rotavirus,RV)、诺如病毒(Norovirus,NoV)、人星状病毒(Human Astrovirus,HAstV)等。1988年初,上海市区爆发流行的甲型肝炎就是因食用HAV污染的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而发生的,发病人数达30万;韩国平昌冬奥会工作人员感染的水因性传染病,疑似由于NoV污染了赛场周边的水源而发生。由于,检测技术的相对滞后,现行的食品卫生学标准不能对食源性病毒有效的监测。不仅对食品卫生和人们的营养健康水平构成了重大威胁而且也给食品工业及国民经济带来较严重的损失。因此,食源性病毒的检测对食品安全体系的完善,预防人类食源性病毒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保证食源性病毒核酸扩增检测质量
目前,核酸扩增方法逐步在食源性病毒的检测中得到应用,缩短了检测时间,为食源性病毒检测方法的完善、标准化及实际应用带来了发展前景,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影响因素,如,实验人员操作的随机误差、标本核酸提取后抑制物的残留、带扩增靶核酸浓度、逆转录效率等均可影响扩增效率,造成检测结果偏差。因此,一个稳定可靠且无生物传染危险性的RM,对于保证食源性病毒核酸扩增检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定性检出”步入“精准定量”
病毒核酸RM的研制由世界卫生组织(WHO)率先展开,主要用于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和人细小病毒(Parvovirus)核酸检测的阳性质控品和定量标准物质。食源性病毒检测已由“定性检出”步入到“精准定量”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和检测单位都意识到精准定量检测食源性病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需要尽快研发食源性病毒检测标准物质的制备技术和稳定保存技术,积极开展相关病毒检测标准物质的制备,填补相关检测领域的空白,进一步推进食源性病毒检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